《内蒙古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坚守平凡 传播草牧业科技 ——记陕西省“三区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陈真,陕西榆林人,现任榆林市饲料饲草监测检验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2015年,陈真被聘为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 1985年,陈真出生在陕西榆林,他的父亲是一位老畜牧业工作者,受父亲的影响,高考那年,陈真报考了内蒙古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09年,陈真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他一直在草牧业科技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一线工作。 2015年,陈真被聘为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于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草地养畜技术、饲料饲草生产技术及现代牧草种植栽培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工作。在服务“三区”期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横山区高镇冯家峁村同步开展科技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长期以来,陈真跑遍了榆林的山峁沟岔,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优质牧草种植生产一线技术指导到饲料饲草产品采样检测,每一项工作都是行家里手,他将“三区”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是草牧业科技的优秀传播者。 脚踏实地 把科技服务干到实处 “其实我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对农民、农村都很有感情。”在农村长大的陈真,深受做畜牧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对待工作认真踏实,身上有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儿又透着些许朴质。 “以前我的工作也接触很多农民,做帮扶,做培训,但是在被聘为‘三区’科技人才以后,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作为一名“三区”科技人才,陈真服务于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结合横山区草牧业发展现状和他所服务的合作社和贫困村生产实际,把先进、实用的种草养畜技术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应用,帮助种草养殖户提高种草养畜单产、增加收入,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技术、留得住的新型农民技能人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陈真开展陕北白绒山羊实用养殖技术、常见牧草栽培实用技术、青贮饲料的质量判断、羊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集中科技培训,实地现场技术帮扶、入户指导。 他详细了解合作社和贫困村农民在种草养羊中的实际需求,购买苜蓿、青饲玉米等优质牧草种子1000公斤,价值近两万多元,免费发放给帮扶的贫困村和合作社。在牧草种植、田间管理、刈割收获全程给予科学技术帮扶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牧草单产,大大降低养殖饲料饲草成本,实现种养殖产业链发展,促进经济增收,让帮扶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合作社面临的优质牧草种植技术难题,结合种草养畜技术培训和饲草基地建设项目,陈真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了五项产业技术:一是适度规模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对沙地种植苜蓿进行比较系统的丰产配套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结合羊子饲养技术,有效提高种草养畜的综合效益。二是优质高产苜蓿栽培技术。引进、筛选出了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种植。三是规模化生产技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周边农户分散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规划牧草种植基地120余亩,养殖场50亩,羊棚2200平方米,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和生产。四是现代机械化作业技术。在牧草作业中的翻耕、靶平、播种、收获、灭茬等环节推广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液压犁、 旋耕机、喷灌机、 联合收割机等。五是标准化产业技术。牧草种植、田间管理,牛羊养殖,生产管理,都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和要求开展生产技术指导。 其实推广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也搞一些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把贫困户和养殖户集中起来,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来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为了调动积极性,陈真就和其他干部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来培训的农民发误餐补助。一发误餐补助,农民积极性就高了,大部分人就都来了,有时候一次可能来个七八十个人。但是这时候,陈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人员增多,实际的培训效果就大大降低。“后来我们再去回访和上门指导的时候,发现好多农户根本没有掌握培训的内容。第一,可能为了领误餐补助,来培训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第二,可能本身有些农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限吧。”陈真说。 从那以后,陈真更多的是采取上门入户指导的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经常是早晨五六点从市里出发,有时候为了多跑几户人家,晚上到家的时候通常是十一二点。为了不给农户和村上增加负担,都是自带干粮,买些面包和水,赶上忙的时候,周末也不休息。 几年来,陈真合计培训种草养羊农户42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在冯家峁村选定2户科技示范户贺胜东、王子庄,培养2户农民科技带头人贺智责、李德荣;在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培养了2名科技带头人魏嘉贤、王成文,在牧草种植和羊子饲养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帮扶,精心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出谋划策,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为重点,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其他种草养羊户发展苜蓿种植和羊子养殖生产,提高种草养羊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勤于思考 发展扶贫产业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农民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可能更偏重于理论一些。所以农民有时候好像不是很能理解。后来我也发现这个问题,就尽量把一些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然后想办法用农民能够接受的那种方式和他们去沟通交流。现在,我已经有一套跟农民打交道的自己的方法了……” 2017年,陈真帮扶贫困村,高镇冯家峁村。根据村情村貌,他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在反复比选、论证后,引导确定了发展种植中草药远志。目前种植面积160余亩,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建立海娃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平台,吸收在家常住户和27户贫困户,每户试种3亩,一般农户每种一亩补助一半的种子费用,每户补贴约750元,贫困户补贴全部种子和农资费用,每户补贴约1500元。残疾、无劳力贫困户无法种植的,贫困户指定地块由就近一般农户或者亲戚进行土地托管,走帮扶单位出生产资料,合作社出技术和信息,贫困户出土地,托管户出力并参与分红的模式。收益后贫困户分四成利润,一般农户分六成利润。 根据合作社、贫困村养殖户的需求,陈真邀请畜牧行业内市管专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合服务小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讲座、现场帮扶,同时主动到其他“三区”人才帮扶的企业和贫困村入户指导,总结学习他们在帮扶工作中好的做法。技术帮扶措施的扩展,深受养殖户欢迎,让他们受益面更广,养殖收益更加明显。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年初羊子存栏220余只,现存栏900余只,2018年实现种养殖净利润21.6万元。帮扶贫困村的种草养羊户2018年养殖平均收入接近3600元,科技示范户年收入约1.5万元。 精进不休 助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工作中的陈真踏实肯干,勤于钻研。他说,“除了本职的监测检验站的工作以外,我自己喜欢钻研,在草牧业研究试验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想把这些草牧业科技研究总结出的新技术、新成果在咱们‘三区’服务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了解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发展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真主持完成的《陕北沙地苜蓿丰产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有效解决了陕北风沙区种植苜蓿单产低、质量差、越冬不稳定,灌溉、施肥缺乏科学依据,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极大丰富了陕北风沙区饲草资源,缓解了草畜发展不平衡矛盾,使风沙区荒地得到充分利用,防止草地退化、沙化,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起到了作用。 陈真参与完成的《长城沿线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先后引进三得利、将军菊苣、沙地饲料桑等20多个优良牧草品种,筛选出适宜长城沿线风沙区推广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6个,总结出长城沿线风沙区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推广面积达300多万亩,使水地苜蓿平均增产达30%以上,旱地平均增产10%以上。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家评审组鉴定,达到了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2015年获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陈真将获奖科技成果在合作社和贫困村进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印制《优质牧草栽培实用技术》小册子,免费发放给农民种草养殖户,在牧草种植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农户,加速草牧业科技传播,加快草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草牧业产业发展和种草养殖户增产增收。 陈真(右一)深入养殖圈舍,开展技术指导 2017年3月,陈真主动申请加入榆林市人才扶贫流动专家工作站,在榆林市定边、靖边两县开展产业扶贫帮扶指导工作。针对种草养羊户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而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将获奖科技成果总结出的优质牧草种植关键技术用来指导他们进行生产实践,帮助他们提高种草养羊单产,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助力产业扶贫工作。 同时,结合在监测检测站的工作之长,陈真在合作社和贫困村农户日常养殖生产中,帮助他们严格把控好饲料饲草质量关,免费为合作社和贫困村养殖户进行饲料、饲草质量安全品质检测,指导他们科学饲喂,坚决杜绝饲料饲草中有毒有害物质、违禁添加物质的添加,发霉变质饲草饲料严禁喂食,坚持优质饲料饲草的饲喂,确保生产优质安全的畜产品,进一步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品牌。 立足平凡 做出优异业绩 立足平凡岗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陈真,可谓收获满满。他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种草养殖户及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帮助群众解决草牧业发展中的诸多技术问题,为榆林市草牧业科技进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真获得陕西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018年获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主持制定榆林市地方标准1项;申请获得国家专利5项。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发行专著3部;在《中国畜牧业》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和“第七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交流论文5篇。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第八届“榆林青年科技奖”; 多次获全省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个人、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20多项。聘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理事、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榆林市草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说起“三区”工作的心得。陈真说“我们‘三区’帮扶工作本身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写日志,记录一些平常服务工作的内容。然后我自己单独又写了一点儿小心得。虽然每次下乡回来以后,身体是累的,但是想到自己今天跑了一天给些养殖户们送去了他们需要的牧草种子,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想到这儿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做的真的是有意义的。” “其实相比于坐办公室,我更乐于下乡去跟农民去跟养殖户们打交道,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能够真实地了解一些基层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真的是很朴实的,每次帮他们解决了技术问题,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感到快乐。”陈真说。 说起以后的工作,陈真说,他将继续努力做好草牧业技术培训、推广工作,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种、养殖户发展种草养殖,使农民养殖户及时掌握到实用、高效的种草养畜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草、养畜单产,提升牧草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尽一份绵薄之力。 陈真,陕西榆林人,现任榆林市饲料饲草监测检验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2015年,陈真被聘为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1985年,陈真出生在陕西榆林,他的父亲是一位老畜牧业工作者,受父亲的影响,高考那年,陈真报考了内蒙古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09年,陈真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他一直在草牧业科技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一线工作。2015年,陈真被聘为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于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草地养畜技术、饲料饲草生产技术及现代牧草种植栽培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工作。在服务“三区”期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横山区高镇冯家峁村同步开展科技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长期以来,陈真跑遍了榆林的山峁沟岔,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优质牧草种植生产一线技术指导到饲料饲草产品采样检测,每一项工作都是行家里手,他将“三区”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是草牧业科技的优秀传播者。脚踏实地 把科技服务干到实处“其实我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对农民、农村都很有感情。”在农村长大的陈真,深受做畜牧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对待工作认真踏实,身上有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儿又透着些许朴质。“以前我的工作也接触很多农民,做帮扶,做培训,但是在被聘为‘三区’科技人才以后,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作为一名“三区”科技人才,陈真服务于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结合横山区草牧业发展现状和他所服务的合作社和贫困村生产实际,把先进、实用的种草养畜技术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应用,帮助种草养殖户提高种草养畜单产、增加收入,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技术、留得住的新型农民技能人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陈真开展陕北白绒山羊实用养殖技术、常见牧草栽培实用技术、青贮饲料的质量判断、羊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集中科技培训,实地现场技术帮扶、入户指导。他详细了解合作社和贫困村农民在种草养羊中的实际需求,购买苜蓿、青饲玉米等优质牧草种子1000公斤,价值近两万多元,免费发放给帮扶的贫困村和合作社。在牧草种植、田间管理、刈割收获全程给予科学技术帮扶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牧草单产,大大降低养殖饲料饲草成本,实现种养殖产业链发展,促进经济增收,让帮扶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合作社面临的优质牧草种植技术难题,结合种草养畜技术培训和饲草基地建设项目,陈真在合作社和贫困村推广了五项产业技术:一是适度规模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对沙地种植苜蓿进行比较系统的丰产配套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结合羊子饲养技术,有效提高种草养畜的综合效益。二是优质高产苜蓿栽培技术。引进、筛选出了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种植。三是规模化生产技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周边农户分散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规划牧草种植基地120余亩,养殖场50亩,羊棚2200平方米,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和生产。四是现代机械化作业技术。在牧草作业中的翻耕、靶平、播种、收获、灭茬等环节推广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液压犁、 旋耕机、喷灌机、 联合收割机等。五是标准化产业技术。牧草种植、田间管理,牛羊养殖,生产管理,都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和要求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其实推广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也搞一些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把贫困户和养殖户集中起来,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来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了调动积极性,陈真就和其他干部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来培训的农民发误餐补助。一发误餐补助,农民积极性就高了,大部分人就都来了,有时候一次可能来个七八十个人。但是这时候,陈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人员增多,实际的培训效果就大大降低。“后来我们再去回访和上门指导的时候,发现好多农户根本没有掌握培训的内容。第一,可能为了领误餐补助,来培训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第二,可能本身有些农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限吧。”陈真说。从那以后,陈真更多的是采取上门入户指导的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经常是早晨五六点从市里出发,有时候为了多跑几户人家,晚上到家的时候通常是十一二点。为了不给农户和村上增加负担,都是自带干粮,买些面包和水,赶上忙的时候,周末也不休息。几年来,陈真合计培训种草养羊农户42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在冯家峁村选定2户科技示范户贺胜东、王子庄,培养2户农民科技带头人贺智责、李德荣;在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培养了2名科技带头人魏嘉贤、王成文,在牧草种植和羊子饲养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帮扶,精心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出谋划策,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为重点,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其他种草养羊户发展苜蓿种植和羊子养殖生产,提高种草养羊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勤于思考 发展扶贫产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农民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可能更偏重于理论一些。所以农民有时候好像不是很能理解。后来我也发现这个问题,就尽量把一些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然后想办法用农民能够接受的那种方式和他们去沟通交流。现在,我已经有一套跟农民打交道的自己的方法了……”2017年,陈真帮扶贫困村,高镇冯家峁村。根据村情村貌,他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在反复比选、论证后,引导确定了发展种植中草药远志。目前种植面积160余亩,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建立海娃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平台,吸收在家常住户和27户贫困户,每户试种3亩,一般农户每种一亩补助一半的种子费用,每户补贴约750元,贫困户补贴全部种子和农资费用,每户补贴约1500元。残疾、无劳力贫困户无法种植的,贫困户指定地块由就近一般农户或者亲戚进行土地托管,走帮扶单位出生产资料,合作社出技术和信息,贫困户出土地,托管户出力并参与分红的模式。收益后贫困户分四成利润,一般农户分六成利润。根据合作社、贫困村养殖户的需求,陈真邀请畜牧行业内市管专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合服务小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讲座、现场帮扶,同时主动到其他“三区”人才帮扶的企业和贫困村入户指导,总结学习他们在帮扶工作中好的做法。技术帮扶措施的扩展,深受养殖户欢迎,让他们受益面更广,养殖收益更加明显。横山区晨旭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年初羊子存栏220余只,现存栏900余只,2018年实现种养殖净利润21.6万元。帮扶贫困村的种草养羊户2018年养殖平均收入接近3600元,科技示范户年收入约1.5万元。精进不休 助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中的陈真踏实肯干,勤于钻研。他说,“除了本职的监测检验站的工作以外,我自己喜欢钻研,在草牧业研究试验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想把这些草牧业科技研究总结出的新技术、新成果在咱们‘三区’服务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了解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真主持完成的《陕北沙地苜蓿丰产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有效解决了陕北风沙区种植苜蓿单产低、质量差、越冬不稳定,灌溉、施肥缺乏科学依据,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极大丰富了陕北风沙区饲草资源,缓解了草畜发展不平衡矛盾,使风沙区荒地得到充分利用,防止草地退化、沙化,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起到了作用。陈真参与完成的《长城沿线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先后引进三得利、将军菊苣、沙地饲料桑等20多个优良牧草品种,筛选出适宜长城沿线风沙区推广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6个,总结出长城沿线风沙区优质牧草高产关键技术,推广面积达300多万亩,使水地苜蓿平均增产达30%以上,旱地平均增产10%以上。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家评审组鉴定,达到了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2015年获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陈真将获奖科技成果在合作社和贫困村进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印制《优质牧草栽培实用技术》小册子,免费发放给农民种草养殖户,在牧草种植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农户,加速草牧业科技传播,加快草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草牧业产业发展和种草养殖户增产增收。陈真(右一)深入养殖圈舍,开展技术指导2017年3月,陈真主动申请加入榆林市人才扶贫流动专家工作站,在榆林市定边、靖边两县开展产业扶贫帮扶指导工作。针对种草养羊户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而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将获奖科技成果总结出的优质牧草种植关键技术用来指导他们进行生产实践,帮助他们提高种草养羊单产,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助力产业扶贫工作。同时,结合在监测检测站的工作之长,陈真在合作社和贫困村农户日常养殖生产中,帮助他们严格把控好饲料饲草质量关,免费为合作社和贫困村养殖户进行饲料、饲草质量安全品质检测,指导他们科学饲喂,坚决杜绝饲料饲草中有毒有害物质、违禁添加物质的添加,发霉变质饲草饲料严禁喂食,坚持优质饲料饲草的饲喂,确保生产优质安全的畜产品,进一步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品牌。立足平凡 做出优异业绩立足平凡岗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陈真,可谓收获满满。他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种草养殖户及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帮助群众解决草牧业发展中的诸多技术问题,为榆林市草牧业科技进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自参加工作以来,陈真获得陕西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榆林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018年获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主持制定榆林市地方标准1项;申请获得国家专利5项。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发行专著3部;在《中国畜牧业》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和“第七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交流论文5篇。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第八届“榆林青年科技奖”; 多次获全省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个人、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20多项。聘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理事、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榆林市草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说起“三区”工作的心得。陈真说“我们‘三区’帮扶工作本身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写日志,记录一些平常服务工作的内容。然后我自己单独又写了一点儿小心得。虽然每次下乡回来以后,身体是累的,但是想到自己今天跑了一天给些养殖户们送去了他们需要的牧草种子,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想到这儿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做的真的是有意义的。”“其实相比于坐办公室,我更乐于下乡去跟农民去跟养殖户们打交道,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能够真实地了解一些基层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真的是很朴实的,每次帮他们解决了技术问题,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感到快乐。”陈真说。说起以后的工作,陈真说,他将继续努力做好草牧业技术培训、推广工作,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种、养殖户发展种草养殖,使农民养殖户及时掌握到实用、高效的种草养畜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草、养畜单产,提升牧草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 网址: http://nmgd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8386.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内蒙古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