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平价上网”已成光伏行业发展共识——记第十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内蒙古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于2017年9月1日在内蒙古闭幕。 具有近四十载历史的中国光伏学术大会是我国光伏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权威科学技术研讨会,汇聚了众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学者专家共同就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探讨。 光伏行业——中国的骄傲 “2005年以前我国的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2008年以前全球多晶硅基本掌握在七大多晶硅企业手中。但是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带动下,自2008年开始,我国多晶硅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提升。现在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占据全球近50%的市场份额,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进步。而且我们的电子级多晶硅也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了多晶硅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多晶硅的全球市场份额从0.3%增长到近50%,这一数字变化不仅象征着我国多晶硅企业的崛起,其背后更是涵盖了我国各大产学研机构科研人员实验观测、整理数据、加班加点卓绝奋战的无数日夜。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江苏中能、洛阳中硅、重庆大全成为挤进全球多晶硅产能排名前十的企业;截至2016年,江苏中能、新特新能、洛阳中硅、亚洲硅业、大全新能源5家企业已占据了多晶硅全球产能十大企业的半壁江山。 刚介绍完多晶硅市场的辉煌战绩,硅片市场又传捷报。自2008年起,我国硅片企业生产规模就已位居全球首位;自2010年起,我国硅片企业更是牢牢占据着全球前四的地位。“2016年在全球十大硅片企业中,中国占据了9席。其中,仅保利协鑫一家企业的产量就占全球总产量的23.1%,而西安隆基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企业,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3%。”这种全球市场压倒性的优势,让演讲中的王勃华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近年来,我国的光伏行业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我国少数几个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行业之一,是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骄傲。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 GW,连续3年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第一的国家。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市场上占73%,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 破解难题需多管齐下 如今,气候环境变化成为了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此前,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问题,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并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40%~45%,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60%~65%。因此,节能减排的任务迫在眉睫。 面对目前要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30亿t的目标,我国不仅要大力提高能源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提升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占比,由目前火电打捆光伏和风电,彻底扭转为光伏、风电、储能打捆部分煤电和燃气。因此,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光伏行业的斐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融资市场等诸多方面都亟待提升。例如,2015年,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弃风弃光的现象。自去年起,为了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引导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风光消纳的问题,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应用清扫制度障碍。 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是制约光伏应用市场的最根本内因,而光伏组件的效率和寿命与度电成本息息相关。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能效和寿命,双玻光伏组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事实上,十年前的双玻光伏组件还只是实验室里束之高阁的产物。又厚又重的玻璃不仅在重量上无法匹敌塑料背板,高企的制造成本更是让企业望而生畏。如今,经过产学研多方的努力探索,双玻光伏组件不仅在厚度和质量方面,更在成本方面完成了“完美瘦身”。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降低制造成本、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而市场竞争则是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直接推手。我国的光伏组件之所以每年都能在电池效率方面大幅提升,并且不断降低光伏组件的价格,归根结底离不开业内各大企业在高效电池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并且在第一时间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大力普及和应用。 8月30日下午,第十七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辅材及工艺装备”的分会场上,上海微系统所、西安交大、英利、西安隆基等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集中探讨了双面组件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发电性能和相关组件的测试方法,为未来高效光伏组件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未来,无论是针对电池材料还是针对电池组件的技术创新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业内的企业却都斗志昂扬,因为我国的光伏行业正在朝着快速、有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让每个从事科研的光伏人都能时刻保持在最佳的“战斗状态”。 “单晶”“多晶”之争的伪命题 众所周知,晶体硅是制造太阳电池的主要材料,占到90%左右的比例,其中单晶硅与多晶硅是当前主要的两种电池材料技术。一直以来,单晶硅以高能效著称,但在金钢线切割技术出现之前,成本相对高昂;与此相反,多晶硅成本低廉,但是电池效率却不具有优势。 因此,近两年在晶体硅材料领域里,单晶与多晶技术之争成为了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不少企业都卷入了“单晶技术和多晶技术谁能占领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地”的辩论。 单晶与多晶之争至今方兴未艾,在去年的中国光伏学术大会上,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教授就专门做了报告分别阐述单晶和多晶在技术上的优缺点,没有谁能够预言到底哪一种技术更具发展潜力。 目前,大多数业内人士对于单晶和多晶技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区分两种技术方向的层面。不少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制造技术的改进,尽可能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单晶硅产品未来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如何继续降低成本,科研人员和业内企业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使用金钢线切割、不断增加单晶硅长度、采用重复加料、连续加料等方式进行加工;然而,与单晶硅的发展方向不同,多晶硅产品亟需提高电池效率以巩固在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控制晶屑、减少错位、减少杂质、增加尺寸等制造技术相继被研发出来。 事实上,旷日持久的单晶与多晶的技术之争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杨教授认为:“单晶和多晶其实跟太阳能光伏行业总体发展所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希望它能结合低成本和高效率两方面的优势,关键在于从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今年9月1日的大会主旨报告中,杨教授指出,单晶和多晶技术的竞争并不是绝对的两条发展路径,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铸造单晶硅。铸造单晶硅又称准单晶或类单晶,是利用籽晶的方式进行铸造。在晶体生长时,在底下先铺设一层籽晶,然后通过定向凝固的方式从底部开始增长,长出整个单晶。 看似可以结合单晶和多晶优点的铸造单晶硅,目前仍存在四大主要问题: 1)单晶率的问题。通过籽晶铸造的单晶在25个晶锭中只有9个是完全单晶,其余16个晶锭中掺杂比例不等的多晶。由于铸造单晶硅较低的单晶率,需要使用酸制的方法进行加工,与现行普遍的碱制单晶硅生产工艺不一致。而即便使用酸制,铸造单晶硅仍然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未来必须将铸造单晶硅的纯度提升到95%以上,才能使铸造单晶硅能够具备大规模商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和成本优势。 2)籽晶的成本问题。铸造多晶硅在坩埚底部要铺设厚度2 mm的单晶籽晶,切割籽晶的过程中需要去掉底部和边缘的单晶,且不论制作工艺上的复杂程度,单就这两个方面已经增加了很多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的突破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降低籽晶使用量,尽量将籽晶铺设厚度降低至1 mm,甚至能够使用单籽晶或无籽晶的生长方式;寻找重复利用籽晶的方法。 3)材料的利用率问题。铸造单晶的少子寿命在底部红边区大概有5 cm的红边区。出现这种结果,我们首先做了理论分析,倾向于铁来自于坩埚扩散。随后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因而断定其中铁的扩散和污染是导致铸造单晶低少子寿命区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位错的问题。位错密度与少子寿命成负相关关系,铸造单晶的位错将对太阳电池的效率产生影响。在铸造环境中主要有两种位错方式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效率:一是分散式的位错;二是位错团。在铸造单晶过程中引起位错的主要来源有3个:晶体冷却时产生的热压力;晶体当中的杂质和沉淀;籽晶偏角位错的繁衍。 对于铸造单晶硅,杨教授如是解释,“这种利用多晶铸造方法长出的单晶,兼具了多晶和单晶的优点。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但看起来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情。” “平价上网”才是行业出路 此外,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光伏最低度电成本不足0.3美分,远低于国内市场的度电成本。虽然我国的光伏组件在由于受到土地、融资、并网费用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我国不少地区至今仍然无法实现评价上网,即使在“光伏领跑者基地”,也无法达到国际市场如此低廉的度电成本。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单方面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太阳电池能效都没有太大意义,光伏未来的终极目标应是降低度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 王斯成在介绍光伏领跑者项目时提到,此前在光伏电站验收时,往往只将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作为验收合格与否的评判依据,而且方阵面辐照率现在也几乎没有人去测量。这样的评判依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因为它很难看到整个项目的功效比和功率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斯成提出了“系统能力先进性”的测量指标,以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作为衡量光伏电站是否合格的依据之一,用来更加全面地衡量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科研人员、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实现了平价上网才是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有需要依靠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启动并首次发布 一直以来,光伏界习惯于参考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每年发布的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发展趋势图来定位自己研究目标的坐标。作为世界第一光伏产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优异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部分种类太阳电池的实验室和规模化生产效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晶硅电池方面,PERC、IBC、HIT、N型双面(PRET)等高效太阳电池效率提升显著,有些创造了世界最高效率纪录;在薄膜电池方面,非晶硅/微晶硅叠层、CdTe、CIGS及GaAs系薄膜电池效率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类型薄膜电池效率与世界水平同步。在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上,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第一版)举行了首发仪式。2017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13家单位的32份申报材料,覆盖单晶硅、多晶硅,非晶/微晶硅、薄膜/硅异质结、GaAS、CIGS、CZTSe、钙钛矿、有机等9类太阳电池,虽然作为初级版本有待完善,但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该领域有了主动发言权。 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我国一代代光伏人的奉献。本届大会2017年“中国光伏大会奖”揭晓,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博士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成就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特别奖”;余国光、向贤碧、周承柏3位光伏前辈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荣誉奖”。 作为本届大会的特别插曲,会议期间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光阴故事,‘伏’想联翩” 50载光伏故事会,展示了大会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人文情怀。 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内蒙古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于2017年9月1日在内蒙古闭幕。 具有近四十载历史的中国光伏学术大会是我国光伏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权威科学技术研讨会,汇聚了众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学者专家共同就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探讨。 光伏行业——中国的骄傲 “2005年以前我国的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2008年以前全球多晶硅基本掌握在七大多晶硅企业手中。但是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带动下,自2008年开始,我国多晶硅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提升。现在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占据全球近50%的市场份额,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进步。而且我们的电子级多晶硅也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了多晶硅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多晶硅的全球市场份额从0.3%增长到近50%,这一数字变化不仅象征着我国多晶硅企业的崛起,其背后更是涵盖了我国各大产学研机构科研人员实验观测、整理数据、加班加点卓绝奋战的无数日夜。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江苏中能、洛阳中硅、重庆大全成为挤进全球多晶硅产能排名前十的企业;截至2016年,江苏中能、新特新能、洛阳中硅、亚洲硅业、大全新能源5家企业已占据了多晶硅全球产能十大企业的半壁江山。 刚介绍完多晶硅市场的辉煌战绩,硅片市场又传捷报。自2008年起,我国硅片企业生产规模就已位居全球首位;自2010年起,我国硅片企业更是牢牢占据着全球前四的地位。“2016年在全球十大硅片企业中,中国占据了9席。其中,仅保利协鑫一家企业的产量就占全球总产量的23.1%,而西安隆基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企业,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3%。”这种全球市场压倒性的优势,让演讲中的王勃华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近年来,我国的光伏行业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我国少数几个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行业之一,是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骄傲。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 GW,连续3年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第一的国家。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市场上占73%,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 破解难题需多管齐下 如今,气候环境变化成为了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此前,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问题,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并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40%~45%,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60%~65%。因此,节能减排的任务迫在眉睫。 面对目前要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30亿t的目标,我国不仅要大力提高能源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提升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占比,由目前火电打捆光伏和风电,彻底扭转为光伏、风电、储能打捆部分煤电和燃气。因此,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光伏行业的斐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融资市场等诸多方面都亟待提升。例如,2015年,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弃风弃光的现象。自去年起,为了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引导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风光消纳的问题,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应用清扫制度障碍。 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是制约光伏应用市场的最根本内因,而光伏组件的效率和寿命与度电成本息息相关。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能效和寿命,双玻光伏组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事实上,十年前的双玻光伏组件还只是实验室里束之高阁的产物。又厚又重的玻璃不仅在重量上无法匹敌塑料背板,高企的制造成本更是让企业望而生畏。如今,经过产学研多方的努力探索,双玻光伏组件不仅在厚度和质量方面,更在成本方面完成了“完美瘦身”。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降低制造成本、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而市场竞争则是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直接推手。我国的光伏组件之所以每年都能在电池效率方面大幅提升,并且不断降低光伏组件的价格,归根结底离不开业内各大企业在高效电池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并且在第一时间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大力普及和应用。 8月30日下午,第十七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辅材及工艺装备”的分会场上,上海微系统所、西安交大、英利、西安隆基等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集中探讨了双面组件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发电性能和相关组件的测试方法,为未来高效光伏组件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未来,无论是针对电池材料还是针对电池组件的技术创新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业内的企业却都斗志昂扬,因为我国的光伏行业正在朝着快速、有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让每个从事科研的光伏人都能时刻保持在最佳的“战斗状态”。 “单晶”“多晶”之争的伪命题 众所周知,晶体硅是制造太阳电池的主要材料,占到90%左右的比例,其中单晶硅与多晶硅是当前主要的两种电池材料技术。一直以来,单晶硅以高能效著称,但在金钢线切割技术出现之前,成本相对高昂;与此相反,多晶硅成本低廉,但是电池效率却不具有优势。 因此,近两年在晶体硅材料领域里,单晶与多晶技术之争成为了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不少企业都卷入了“单晶技术和多晶技术谁能占领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地”的辩论。 单晶与多晶之争至今方兴未艾,在去年的中国光伏学术大会上,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教授就专门做了报告分别阐述单晶和多晶在技术上的优缺点,没有谁能够预言到底哪一种技术更具发展潜力。 目前,大多数业内人士对于单晶和多晶技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区分两种技术方向的层面。不少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制造技术的改进,尽可能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单晶硅产品未来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如何继续降低成本,科研人员和业内企业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使用金钢线切割、不断增加单晶硅长度、采用重复加料、连续加料等方式进行加工;然而,与单晶硅的发展方向不同,多晶硅产品亟需提高电池效率以巩固在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控制晶屑、减少错位、减少杂质、增加尺寸等制造技术相继被研发出来。 事实上,旷日持久的单晶与多晶的技术之争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杨教授认为:“单晶和多晶其实跟太阳能光伏行业总体发展所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希望它能结合低成本和高效率两方面的优势,关键在于从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今年9月1日的大会主旨报告中,杨教授指出,单晶和多晶技术的竞争并不是绝对的两条发展路径,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铸造单晶硅。铸造单晶硅又称准单晶或类单晶,是利用籽晶的方式进行铸造。在晶体生长时,在底下先铺设一层籽晶,然后通过定向凝固的方式从底部开始增长,长出整个单晶。 看似可以结合单晶和多晶优点的铸造单晶硅,目前仍存在四大主要问题: 1)单晶率的问题。通过籽晶铸造的单晶在25个晶锭中只有9个是完全单晶,其余16个晶锭中掺杂比例不等的多晶。由于铸造单晶硅较低的单晶率,需要使用酸制的方法进行加工,与现行普遍的碱制单晶硅生产工艺不一致。而即便使用酸制,铸造单晶硅仍然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未来必须将铸造单晶硅的纯度提升到95%以上,才能使铸造单晶硅能够具备大规模商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和成本优势。 2)籽晶的成本问题。铸造多晶硅在坩埚底部要铺设厚度2 mm的单晶籽晶,切割籽晶的过程中需要去掉底部和边缘的单晶,且不论制作工艺上的复杂程度,单就这两个方面已经增加了很多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的突破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降低籽晶使用量,尽量将籽晶铺设厚度降低至1 mm,甚至能够使用单籽晶或无籽晶的生长方式;寻找重复利用籽晶的方法。 3)材料的利用率问题。铸造单晶的少子寿命在底部红边区大概有5 cm的红边区。出现这种结果,我们首先做了理论分析,倾向于铁来自于坩埚扩散。随后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因而断定其中铁的扩散和污染是导致铸造单晶低少子寿命区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位错的问题。位错密度与少子寿命成负相关关系,铸造单晶的位错将对太阳电池的效率产生影响。在铸造环境中主要有两种位错方式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效率:一是分散式的位错;二是位错团。在铸造单晶过程中引起位错的主要来源有3个:晶体冷却时产生的热压力;晶体当中的杂质和沉淀;籽晶偏角位错的繁衍。 对于铸造单晶硅,杨教授如是解释,“这种利用多晶铸造方法长出的单晶,兼具了多晶和单晶的优点。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但看起来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情。” “平价上网”才是行业出路 此外,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光伏最低度电成本不足0.3美分,远低于国内市场的度电成本。虽然我国的光伏组件在由于受到土地、融资、并网费用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我国不少地区至今仍然无法实现评价上网,即使在“光伏领跑者基地”,也无法达到国际市场如此低廉的度电成本。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单方面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太阳电池能效都没有太大意义,光伏未来的终极目标应是降低度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 王斯成在介绍光伏领跑者项目时提到,此前在光伏电站验收时,往往只将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作为验收合格与否的评判依据,而且方阵面辐照率现在也几乎没有人去测量。这样的评判依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因为它很难看到整个项目的功效比和功率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斯成提出了“系统能力先进性”的测量指标,以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作为衡量光伏电站是否合格的依据之一,用来更加全面地衡量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科研人员、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实现了平价上网才是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有需要依靠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启动并首次发布 一直以来,光伏界习惯于参考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每年发布的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发展趋势图来定位自己研究目标的坐标。作为世界第一光伏产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优异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部分种类太阳电池的实验室和规模化生产效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晶硅电池方面,PERC、IBC、HIT、N型双面(PRET)等高效太阳电池效率提升显著,有些创造了世界最高效率纪录;在薄膜电池方面,非晶硅/微晶硅叠层、CdTe、CIGS及GaAs系薄膜电池效率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类型薄膜电池效率与世界水平同步。在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上,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第一版)举行了首发仪式。2017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13家单位的32份申报材料,覆盖单晶硅、多晶硅,非晶/微晶硅、薄膜/硅异质结、GaAS、CIGS、CZTSe、钙钛矿、有机等9类太阳电池,虽然作为初级版本有待完善,但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该领域有了主动发言权。 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我国一代代光伏人的奉献。本届大会2017年“中国光伏大会奖”揭晓,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博士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成就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特别奖”;余国光、向贤碧、周承柏3位光伏前辈荣获“中国太阳能光伏荣誉奖”。 作为本届大会的特别插曲,会议期间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光阴故事,‘伏’想联翩” 50载光伏故事会,展示了大会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人文情怀。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 网址: http://nmgd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8387.shtml


上一篇: 坚守平凡 传播草牧业科技 ——记陕西省“三区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内蒙古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